爱毛反裘:即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

2022-01-16

爱毛反裘:即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



北齐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,文侯曰:‘胡为反裘而负裘?’对曰:‘臣爱其毛。’文侯曰:“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?’”。

明年,东阳上计钱布十倍,大夫毕贺。文侯曰:“此非所以贺我也。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,将爱其毛,不知其里尽,毛无所恃也。今吾田不加广,士民不加众,而钱十倍,必取之士大夫也。吾闻之下不安者,上不可居也,此非所以贺我也。”


反裘:反穿皮衣;

负:背。

刍:柴草。

胡:通“曷”,什么。

若:你,你们。

恃:依靠,凭借,文中意为“附着”。

尽:完、没有。

爱:爱惜


白话译文:

有一次魏文侯出游,见路上一个人反穿着一件皮裘(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为正),背着柴行走。文侯问他:“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皮裘背柴呢?”那人回答说:“因为我太爱惜皮裘上的毛了,怕它被磨掉了。”文侯说:“你难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被磨坏了,皮裘上的毛就会失去依托了吗?”

第二年,魏国东阳地区上贡了平时十倍的钱粮,大臣们都向文侯祝贺。文侯却忧心忡忡,说:“这不是一件好事啊。就像那个反穿皮裘背柴的人,因为爱皮裘的毛,忘了皮裘的里子更重要。现在东阳的耕地没有增加,老百姓的人口没听说增多,可是钱粮却增加十倍,这一定是当地官员盘剥得来的。我听了心里忐忑不安,担心这样下去,国家不能安定,你们为什么要向我祝贺呢?”


反裘负薪:〖解释〗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,反裘指毛朝里。反穿皮衣背着柴。反穿皮袄背柴。形容贫穷劳苦。也比喻为人愚昧,不知本末。同“反裘负刍”。



示例:《魏书·高祖纪上》:“去秋淫雨,洪水为灾,百姓嗷然,朕用嗟愍,故遣使者循方赈恤。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,期于取办,爱毛反裘,甚无谓也。”


宋,释居简《种竹赋》:“始竭泽而不戒,终反裘而未喻”


类似:竭泽而渔    杀鸡取卵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