谦辞与敬辞一般的区别为: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,一般对己即贬低自己,简单理解就是向他人言及自己一方,代指我或我方,或我方受惠于对方如见谅,承让等。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,一般对人,即抬高他人。以下为归类举例,仅供参考。
中国古代常用谦辞:
1、“家”字族:
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。
家父、家严:谦辞,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;家慈:称自己的母亲;家兄:称自己的兄长。
2、“舍”字族:
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。
舍侄:称自己的侄子;舍弟:称自己的弟弟;舍亲:称自己的亲人;舍间:谦称自己的家,也称“舍下”。
3、“鄙”字族:
鄙人:谦称自己;鄙意:自己的意见;鄙见:自己的见解。
4、“愚”字族
愚兄: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;愚见:自己的见解。
5、“敝”字族:
敝人:谦称自己;敝姓:谦称自己的姓;敝校:谦称自己的学校。
6、“拙”字族:
拙笔: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;拙著、拙作:谦称自己的文章;拙见:谦称自己的见解。
7、“小”字族:
小人:地位低的人自称;小店:谦称自己的商店。
8、“敢”字族:
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:敢问: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;敢请: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;敢烦: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。
9“薄”字一族
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。
薄技:微小的技能,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;
薄酒:味淡的酒,常用在作待客时的谦辞;
另外“绵”与“薄”类似,如:
绵薄:谦辞,指自己薄弱的能力。绵力:微薄的力量。
10“不”字一族
谦称自己或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。
不才:没有才能,常用做“我”的谦称。
不佞:没有才能;
不敢当:谦辞,表示承当不起(对方的招待夸奖等);
不足挂齿:不值得说出来的意思。谦称自己所作的事不值得别人称颂可用此语;
另外“过”与“不”类似,如过奖、
过誉:过分的表扬或夸奖。
11“承”字一族
表示对别人的感激。
承乏:表示所在职位因没有适当的人选,只好暂由自己充任;
承让:谦称自己的先行或优势。
12“一”字一族
“一”字一族,多为成语。谦称自己或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。
一知半解:知识浅薄,只知道一些皮毛的意思,可作自谦学识不广博之用;
一枝之栖:只求得到一个藏身地方的意思,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;
一得之愚:对某项事情,有一些见解的意思。多用在提出意见方面,是开首或结尾时的
自谦语。
13、“见”字族:
见谅:客套话,表示请人谅解;
见教:客套话,指教(我),如“有何见教”。
常用敬辞
令
“令”字一族,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。如:
拜
“拜”字一族,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。如:
奉
“奉”字一族,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。如
惠
“惠”字一族,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。如:
惠存(多用于送人相片、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):请保存;
惠临: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;惠顾(多用于商店对顾客):来临;
恭
垂
“垂”字一族,用于别人(多是长辈或上级)对自己的行动。如:
贵
“贵”字一族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。如
贵国:称对方国家;
贵校:称对方学校。
高
称别人的事物。如:
大
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。如:
敬
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。如:
敬候:等候;
敬请:请;
请
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。如:
请坐:请求对方坐下;
请进:请对方进来。
屈
如:
屈居:委屈地处于(较低的地位);
光
表示光荣,用于对方来临。如:
俯
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。如:
华
称对方的有关事物。如:
老
用来尊称别人,有时特指老年人或。如:
老前辈: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、资格较老、经验较丰富的人;
叨(tāo)
如:
雅
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。如:
玉
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。如:
芳
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。如:
贤
用于平辈或晚辈。如:
其余
此外还有
指正(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):指出错误,使之改正;